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15的文章

戰時標準船入門

圖片
這是個很冷門的題材,但也是個很有趣的題材~! 所謂的"戰時標準船",可以說是以盡可能的簡易構型,統一規格而大量生產的產品. 在戰爭時,除了戰艦,巡洋艦,驅逐艦...等等這樣的一線軍艦被使用於戰場以外,海軍也有許多負責各種物資支援如油彈補給艦,給油艦,水上機母艦,醫院船..等等的二線補給艦艇.而除此以外,在大規模戰爭裡,也不乏有徵用民間客貨船擔任人員與物資補給任務的情形.在船艦模型裡大家所熟知的"冰川丸"即是在戰時被徵用作為醫院船的例子. 而除了徵用民間商船,在像太平洋戰爭這樣的大規模戰爭裡,美日海軍更發展出了所謂"戰時標準船"這樣的艦種.簡易構型,製造門檻低廉,適合大量生產,用於戰時物資,人員,或油料的補給,是這類船艦的特色.「戰時標準船」最為人熟知的是美國海軍的自由輪(Liberty).而日本海軍也發展出了自己的戰時標準船.在海洋船舶史上到目前為止也只有美國,日本,與英國等三國曾發展這類船舶. 日本海軍的「戰時標準船」其淵源雖是日本政府為因應國際海洋貿易興起,而鼓勵與輔助民間造船產業為目的,從昭和7年開始實施「第一次船舶改善助成計劃為始而展開,但真正的戰時標準船建造計劃卻是從昭和16年太平洋戰爭開戰前開始,稱為「準戰時標準船設計船-第一次戰時標準船設計」計劃. 其發展歷程大約分成四次.分別將貨物船,油槽船,礦物船等等均包含其內.而每一次的計劃又依各任務船型予以編入代號.比如在「第一次戰時標準船設計一覽」中,貨船類別又分ABCDEF等船型,礦石搬運船(炭礦船)則只有一型(K型),油槽船則有三型(TL,TM,TS)...... 在太平洋戰爭裡,這些戰時標準船被大量建造,與民間徵用商貨船組成補給任務船隊而活躍於戰場中,整個太平洋海域都可以見到她們的蹤影.當然,同時她們也被大量損失與消耗在戰爭中.在太平洋戰史中被消耗掉的戰時標準船不計其數,總噸位難以估計,但保守估計戰損數量可能近千艘. 有些末期的戰時標準船在戰後也擔任起戰後振興的任務,有些則被改裝於日本內海的交通運輸之用,如航行於青森與函館之間津軽海峡的「青函聯絡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