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44 鍾馗
1/72 NAKAJIMA Ki-44 TOJO 鍾
日本陸軍二式戰鬥機 馗
震 天 制 空 隊
日本昭和13年,日本陸軍當局公佈了作為新世代戰機開發基礎的"陸軍航空本部兵器研究方針".其中,對於戰鬥機的部份分為"輕(重)單座戰鬥機"與"複座戰鬥機"2大要領.
關於第一項"輕(重)單座戰鬥機"的部份又分為2個要求:
輕型單座戰鬥機必須著重於靈活的空戰性能,而重型戰鬥機的要求則是必須馬力強大,速度高,爬昇與俯衝性能亦務必超越當時日本假想敵國的所有戰機,成為所謂"高速一擊脫離"戰法的專用戰機.什麼是"高速一擊脫離"的戰法?亦即當遭遇敵機時,快速逼近敵機並予以致命一擊,而後迅速脫離戰鬥空域.這中間,速度,爬昇力,俯衝能力就變成這種戰法的重要條件.事實上,在空對空飛彈發明之前,空戰中的空中纏鬥(Dog Fight),這種一擊而迅速脫離的戰法嘗試最掀開演的重頭戲.但卻經常是隨機上演的9以上感謝好友賴董解惑~^^~).然而鍾馗即是日本陸軍當局為了專門實行這樣的戰術理念而只是中島飛行機開發的專用機.
昭和13年後半,陸軍當局正式對中島提出試作機技術上的要求:
最大速度:600 km/h以上(高度4000公尺)
爬昇時間:5分鐘以內到達5000公尺高度.
行動半徑:600km (航速400km/h時,必須在2個小時內到達,並且油料至少還要能撐上30分鐘的空戰)
武裝;7.7mm 機槍*2 12.7mm機炮*2.
對於中島來說,這是極為嚴苛的要求.當時正值二次大戰前夕,世界各國都正積極開發最新銳的戰機而互相秘密的較勁.以日本陸軍的要求的性能來說,條件都超越了世界各國開發中的新銳戰機試作機已知的性能數據,其中包括德國Bf-109,英國的噴火,甚至後來的颶風,Fw-190等等.為了滿足陸軍的要求,中島將試作機裝上1250hp 星型14汽缸的Ha-41引擎,搭配2.95公尺直徑漢彌爾頓3葉金屬製的螺旋槳葉.為求高速度而採取翼面積小且翼緣略為往前的設計,以及漸往尾部細長的流線機體設計,形成看起來頭重腳輕,頭大尾小的怪異構型.
Ki-44總共製作10架試作機,經過幾次的修改改善了最初試飛時速度不足,低速時方向安定不良,著陸時視野不良等等的缺點.其中值得一題的是,Ki-44也與當時進口日本,且由德國飛行員駕駛的Bf-109E進行模擬空戰而獲得了令陸軍當局滿意的成績.
Ki-44 鍾馗 總共量產了3型,技術諸元如下:
| Ki-44-I | Ki-44-II甲 | Ki-44-II乙 |
全寬*全長*全高(M) |
9.45 * 8.85 * 3.12 |
9.45 * 8.9 * 3.12 |
9.45 * 8.84 * 3.12 |
主翼面積(平方M) | 15 | 15 | 15 |
發動機名稱 | 100式1250hp(Ha-41) | 2式1450hp(Ha-109) | 2式1450hp(Ha-109) |
發動機型式 | 空冷複列式14汽缸 | 空冷複列式14汽缸 | 空冷複列式14汽缸 |
螺旋槳 | 漢彌爾頓金屬製3葉 直徑2.95公尺 | 漢彌爾頓金屬製3葉 直徑3.00公尺 | 漢彌爾頓金屬製3葉 直徑3.00公尺 |
最大速度(km/hr)(高度m) |
580(3700) |
605(5200) |
605(5200) |
巡航速度(km/hr) |
400 |
400 |
400 |
爬昇時間(m/min) |
5000/5分54秒 |
5000/4分15秒 |
5000/4分26秒 |
最大續航距離(km) |
1,722 |
2,000 |
1,600 |
武裝 | 7.7mm *2 12.7mm *2 | 7.7mm *2 12.7mm *2 |
12.7mm *4 |
彈藥 |
0 | 30~100kg炸彈*2 或 250 kg 炸彈*1 |
30~100kg炸彈*2 |
模 型
Kit :HASEGAWA
Scale: 1/72
Built by Ralph
陸軍飛行第47戰隊" 擎天制空隊"
另外這一架是Ralph 10幾年前非常早期的作品,塗裝是1944年246戰隊豹紋碎斑迷彩.很有特色的塗裝,可惜是那個久遠而不懂做模型的年代所做的.沒有補土也沒有噴筆,純筆塗貼紙也黏的歪歪的,可是每每看到這件作品,彷彿都會有一股濃濃的TAMIYA小鐵蓋油性漆發出來的味道來勾起Ralph的回憶咧...^^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