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05的文章

1/700松型驅逐艦 櫻

圖片
櫻  Sakura 艦底追加改造製作記 松型驅逐艦是日本海軍在戰時所建造的驅逐艦中最晚規劃,同時也是噸位最小的驅逐艦.日本海軍將其規類為所謂戰時急造艦型的 丁型驅逐艦 . 櫻(Sakura)則是丁型驅逐艦中的第13號艦. 本次的作例純粹是心血來潮之作,某日看著資料中丁型與改丁型的線圖,心想像這種接近海防艦尺寸的小驅逐艦,若與"敷波"同樣具備全艦底,勢必在視覺效果上更形精巧細緻.於是,拿著桌上不時準備的木條就開始動工了! 與以前小弟慣用的模式相同: 1.水線板在木條描繪出輪廓. 2.切除多餘的部份(以往都是以手鋸做切割工作,不過這次為了搶時間動用了4"手提砂輪機+砂布輪直接用磨的,後來艦艏還磨過了頭,還好用膠板和補土補回來了!) 3.將雛形直接以快乾黏死在艦身水線下. 4.不斷的補土打磨,再補土打磨.最後以水補土噴漆檢查,瑕疵的部份再打磨或細磨,再噴水補土檢查,如此反複直到完美. 當然在塑型的時候要參考線圖做正確的構型判斷. 以下是照片摘要: 下面2張圖可以看的出來水補土與艦底木頭,和艦艏補過的痕跡     丁型與改丁型最大的差別(也就是松型和橘型的差別) 上面是丁型改,下面是丁型.     打磨的差不多了,目前的狀態.             艦艏底部切了個小斜角,這是丁型的特徵                 第2階段: 舷窗鑽孔 艦底二舷穩定鰭片追加 大軸,軸承座與軸承支架,舵面追加                   大軸角度修正 前次所做的大軸角度經過資料的仔細判讀,修正至目前的狀態.這個角度以有限的資料來說,已經是"雖不中亦不遠矣.目前就維持這樣吧!至於車葉,經過判讀,縮小到1/700的葉面尺寸為3.78mm.目前並無可資利用的現成套件可供直接安裝,仍是必須自製.這個部份就留待艦體修整工作的最後階段再來做囉.    

日本海軍艦艇考證資料

圖片
日本海軍重巡洋艦主炮漫談 本文介紹日本海軍聯合艦隊所搭載的20cm主炮基本沿革與發展.      前言           會寫這篇文章的起因應該要歸功於艦船達人大建兄,因為一篇國外同好向大建兄的求助信而讓小弟興起[像這樣詳細而豐富的資料,何不藉這個機會先與同文同種的同好們一起分享?]的理念.以往關於日本海軍艦艇方面的資料多來自於日本相關出版品,礙於日文的障礙使得許多艦船同好不得其門而入.然而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艦艇群一直以來又是艦船模型市場的主流之一,尤其是在東方國家.對於日艦模型同好來說,如何了解製作模型中最重要的外型考證問題,便成了模型製作之前前必備的研究工作了!然而這個工作(或許該說是"課題",就彷彿如同做學問般的研究精神)看起來好像資料很多,但是卻又缺乏有系統地,深入淺出地,以中文寫成的文章來分析探討,進而讓同好們輕易了解.          其實這也難怪,這樣的工作不僅僅是翻譯,更是需對日本海軍艦艇的大量資料有所理解進而消化成簡單易懂的解說,不能不說是一項鉅大工程.像這樣的資料,觀眾讀者們理應是必須付費才能獲得的寶貴資訊的,如果沒有相當的回收的話誰又願意做呢?小弟不敢說對日本海軍十分瞭解,也未嘗有能力做這樣大的工程,僅希望藉由這個機會與一點點淺薄的知識,一方面希望有興趣的同好們一點一點的瞭解相關的資訊,一方面也藉此精進自己在這方面的基礎(雖然對現實生活沒什麼用處啦..^^||),最重要的還是希望在人生歷練到這個階段能為自己喜愛的東西留下一點階段性的記憶.這一類的文章就從"重巡洋艦的主炮漫談"開始: A.日本海軍巡洋艦的分級   日本海軍輕巡與重巡的分界      在正式進入主炮裝備的主題之前必需先讓各位了解一下日本海軍巡洋艦的分級與重巡的歷史沿革.因為主炮與炮塔型式的演變是跟著艦艇發展而走,自然不能不談到這些.        根據1922年華盛頓裁軍條約中對於各國巡洋艦以下艦種噸位數(1萬噸以下)與其所搭載的主炮口徑(8inch=20.3cm)的限制,以及在1930年(昭和5年)倫敦裁軍條約的內容,將巡洋艦區分為甲,乙二種(日本說法),依此來現制列強各國巡洋的保有艦數與總噸數.對於甲種巡洋艦(一般稱為條約型巡洋艦)各國容許保有數量:美國18艘,英國15艘,日本則是12艘.在乙型巡洋艦方面以基準排水量總噸數計,美國14

1/700 敷波

圖片
帝國海軍特二型重雷裝驅逐艦 敷波 し きな み 日本海軍近代化大型驅逐艦自 吹雪型 起為分野,在此之前的一等驅逐艦 睦月型,神風型 等等均屬1300噸左右之舊式構型.自 吹雪型 開始,日本海軍驅逐艦朝向艦隊伴隨目的之大型化重雷裝艦艦型發展. 吹雪型 (Fubuki class) 日本海軍當局公稱為" 特型", 本級艦共24艘.其中依些微差異又分為 I,II,III 等三型.1~10號艦分為 特 I 型 ,10~20號艦稱為 特 II 型 ,之後的則稱為 特 III 型. 其中 特 II 型 以 綾波(Ayanami) 為首艦,全長118公尺,基準排水量1680噸,總馬力輸出50000hp,速力38節,續航力5000浬/14節.武裝配備有12.7cm雙聯裝主炮*3座,7.7mm單裝機鎗*2座,61cm三聯裝魚雷發射管*3座,爆雷(水雷)投射機*2座.乘員數218名. 本次的模型作例 "敷波" 即屬特型第12號艦,亦是特 II 型的第2號艦.昭和4年12月4日舞鶴工廠竣工,開戰後大幅增加對空武裝,曾參與馬來攻略戰,第2次所羅門海戰,瓜達康納爾增援運輸作戰,卑斯麥海海戰,比克灣海戰等等.戰功活躍,尤其在瓜達康納爾增援時曾有來回載運補給物資與兵員多達10次的記錄.1944年9月12日在南中國海遭遇美潛艦魚雷攻擊而沉沒. 英國東洋艦隊潰滅(馬來海戰勝利之歌) 模型作例: Kit:TAMIYA Scale:1/700 Modeller:Ralph  Jun.1998. 本次作例為小弟在1998年時完成的作品,當時以這一艘作為參加第一次模型藝術選秀會門票作品.因為此次的模型活動而結識現在Model Family的各創始成員進而成立本會,所以這件作品對小弟來說更有種特別的紀念性. 當時在製作這件作品時嘗試了一件在國內對於水線船史無前例也很大膽的改造,那就是自製艦底.以木頭板條為材料,水線板為輪廓,沒有參考資料的情形之下自行修出艦底構型.當然,眼尖而有深究的同好諸如阿童伯之輩者立即可以看出其艦底之錯誤所在.事實上,在那一次的選秀會當場立即就被同好打槍了. 但此艦對於後來持續的自製艦底與其它諸多方面的艦船經驗奠定了最佳的基礎.   與鋼彈筆之比較 與10元台幣比較 全艦的張線與欄杆以膠絲製作